《聚焦法则》带来的一些思考
诚然,聚焦某一领域,且把它做专、做精固然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对外可以建立专家形象,成为品类代名词;对内可以集中资源,做精做深,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证实专家形象。比如绿促会的会员单位瀚洋环保就是类似这方面的“专”家,公司目前只专注于医废处置领域,占据着成都市整个医废处置领域的绝对垄断地位,未来发展也暂时不考虑向其它领域拓展,他们只想在这个领域深耕下去,业务资源也是集团内部消化。
但个人觉得,不是所有企业都适合这种聚焦理论,特别是一般初创时期的小企业在目标客户定位还不十分明确,缺少稳定资源优势,同业竞争能力较弱的情况下,无法真正做到所谓的“专”。只有先解决企业生存的问题,能够赚钱的都可以做,待积累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客户资源,才能具备逐步向某一领域专注发展的实力和可能。
无独有偶,近日到冶勘集团走访时,在与孙总交流中,孙总提到企业的困惑。对于去年只有5000万产值,今年即将完成1亿元产值的他们来说,照理说已经很不错了,但孙总还是感到与同业的差距比较大,他提到某同业只是聚焦于某一方向的产值就已经超越他们了,而他们同样的这一方向产值与同业比差距就更大了。同时,他也感概,公司近年发展虽然比较顺利,但规模还是离目标有很远的距离,目前也无法只聚焦于某一方向,只有全面开花,在多个领域拓展项目,才有把握先完成集团下达的经济指标,再说以后专注于某一优势领域。
虽然对于“聚焦”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里期的定位理论,个人还是比较推荐的。定位理论,由他与杰克·特劳特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他们认为,定位要从一个产品开始,那产品可能是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个机构甚至是一个人,也许就是你自己。但是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换句话说,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为验证与发展定位,他们花了20多年,在具体运用上刚好也是四步工作法,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外部环境
分析整个外部环境,确定“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谁,竞争对手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步: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避开竞争对手在顾客心智中的强势,或是利用其强势中蕴含的弱点,确立品牌的优势位置——定位
第三步:信任状
为这一定位寻求一个可靠的证明——信任状
第四步:将定位植入顾客心智
将这一定位整合进企业内部运营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传播上要有足够多的资源,以将这一定位植入顾客的心智。
结合绿促会的发展实际来看,我觉得目前的组织定位是符合这种定位理论的。绿促会会员服务“五个原则”分别是为会员发展服务、为会员顺利发展服务、为会员整合发展服务、为会员快乐发展服务、为会员塑造良好公益形象服务,而绿促会发展的“三个新的理念”,即组织发展以会员为主体、市场开拓以会员为资源、项目执行以会员为主导,以上的“五个原则”和“三个新的理念”都是紧紧围绕“会员”为核心来开展工作的。所以说,绿促会现在乃至将来长期可持续发展,都是紧密依靠会员来实现的。特别是秘书机构当前的“大干百日”奋斗目标是否顺利实现,必须要依靠会员配合、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秘书机构每一个部门、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在领导的科学决策和精心布署下,沿着秘书机构每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方向认真执行、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绿促会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大家也才更有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