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读书心得分享 · 《人生的智慧》 | 蒋雨芳-威尼斯144777cm

第十一期读书心得分享 · 《人生的智慧》 | 蒋雨芳
发布时间:2021/12/03 分享:

幸福源自人的内在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给了我无比的喜悦、快乐和深刻的慰藉。在我十分惭愧的阅读史里,这是我读到的最为贴心贴肺的一部著作。从中我为几乎所有熟识的人对号入了座。根本区别在于,我眼中林林总总的人生情态,情态而已,叔本华却用最简朴、最清晰的语言让我了解了那种种情态背后深刻的根源。

叔本华认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人向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人的自身比起财产和他人的看法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最高级、最丰富多彩以及维持最为恒久的乐趣是精神思想上的乐趣,能否领略,则首先取决于精神思想能力。人的内在拥有对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特别是随着岁月流逝,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力量和能力,只有思想能力才可以得以继续保持。一个人的个性及其价值,具体说来,包括高贵的品质、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的体魄,它们是真正、直接和持久的幸福源泉。其他的,则只能间接发挥作用。包括财富,“真正称为财富的,亦即过分的丰裕盈余,对我们的幸福的帮助不大。”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渴。至于他人的看法,全由他人决定,并且只在他人的头脑意识中产生效果,就其本质而言,极不确定;对人的幸福也只能间接发挥作用,因此也并非至关重大。人们对于别人评价的在乎,是一种非常普遍的人性弱点。关注别人的看法甚于关注自己意识的内容,是对自然秩序的本末倒置。这就是虚荣,和贪婪同质。“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和名声而部分或全部奉献出自己的内在安宁、闲暇和独立——这是极度的愚蠢行为。”如果能够成功的摒弃这一普遍的愚蠢做法,内心的安宁和愉快便会令人难以置信地增加,也会更加自信。

《人生的智慧》中随处是叔本华信手拈来的古代大家的思想精华,与他所议所论往往贴切至极。比如:

如果一个人能够享有自己卓越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个性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大部分乐趣对于他来说,都是纯属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

因此,贺拉斯在谈论自己时说:

象牙、大理石、图画、银盆、雕像、紫衣,很多人视它们为必不可少,但是有的人却不为这些东西烦心。

苏格拉底在看到摆卖的奢侈物品时,说道:“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