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读书心得分享 · 《多少算够》 | 蒋雨芳-威尼斯144777cm

第五期读书心得分享 · 《多少算够》 | 蒋雨芳
发布时间:2021/05/28 分享:

多少算够 多少都不够
—《多少算够》读后感

  在1992年,消费者阶层的饮食为肉类、包装食品和饮料,而中等收入主要吃谷物、清洁水,穷人得不到充足的谷物和清洁的水。消费阶层出行利用私人轿车,中等收入阶层交通靠自行车和公共汽车,穷人靠步行。消费者阶层消耗一次性用品,中等收入使用耐用品,而穷人用的物品是当地的材料。如此一说,你就会发现中国很多经济发达区域的消费者在今天已经跻身和美国一样的消费者阶层。很多人出行靠私家轿车,肉类的比例在食品中越来越大,使用一次性用品并频繁更换日用品,过去的耐用电器,如电视、冰箱,现在被冠以“消费电子”的名号。
  消费者阶层越来越多,问题有两个,第一是消费者阶层自己是否得到了满足,第二是地球能否承受。
  第一个问题,作者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正如亚里士多德在2300年前写道:“人类的贪婪是不能满足的。”今天,一些消费者并不是真的需要所消费的物品,而是以通过消费而获得满足,而心理学和经济学研究都表明,消费者社会不能通过物质舒适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然而消费者社会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至于第二个问题,作者并没有回答,是气候在最近十余年来的急剧变化给出的答案。地球不堪重负,以至于全球要在2009年底在哥本哈根开会,分割剩余的碳排放总量,以免气候变化到达无法控制的地步。
  当时对美国消费者阶层的描写,可以完全套用在今天的中国人身上。电视、报纸广告处处在宣扬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当你进入消费者阶层,不管是否需要,都似乎必须消费点什么,否则就不会有这个阶层的认同感。
  在广告之外,经济学家也在宣扬“不消费就衰退”的神话。很多经济学者呼吁的对教育、医疗保障、居住保障等基础性内容进行投入以加大消费的声音被曲解,被看到的是例如家用电器出现故障后不再维修,而是更换,理由是维修的人工成本比造一台新电器的成本还要高。然而,这些以真金白银核算的成本是没有计入环境成本的。
  在消费者社会,厂商通过广告告诉人们,新增的手机功能都是你需要的,只有大电视才是好的,只有大排量的suv才配得上你的身份,只有电动窗帘、中央空调的高级公寓才是符合你身份的。然而所有消费者都会知道,消费产生的快乐是短暂而有限的,人们马上又陷入了迷茫中,继续以超量的工作获得报酬,继续郁闷,继续消费。作者说生产力的进步并没有换来劳动者更多的休闲时光,而是更多的报酬。今天的中国,亦是如此。
  其实这个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多少算够?我们生活在世上,当然可以有较高的物质追求,但是我们追求的同时,对于世界的索取,对于自然的索取,对于地球的索取,会不会对我们进行反噬呢?我想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像我们今年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成为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我想,我们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在生活中作到,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种一棵树……只要学会做减法: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就能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