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不只有两条岸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以马贡多镇为背景,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折射出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一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探讨了拉丁美洲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作者以生动、富于幻想的笔触,勾画出这片神奇大陆上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也揭示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特征。
如果说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破坏给别人看,那现实魔幻主义应该就是把现实的东西呈现得光怪陆离。初读这部作品,你会觉得这些故事怪诞吗?怪诞,但不怪诞,因为这些故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作者用一种离奇怪异反逻辑的笔触,描写着拉丁美洲那片土地上人性的“孤独”,都是通过对现实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荒诞、讽刺、魔幻的效果。作者所谓的“孤独”,是对残暴的批判, 也是对侵略者对拉美民族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的愤怒的呐喊,是他们造成了拉丁美洲的孤独、野蛮、愚昧和落后。
马贡多就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的缩影。老布恩地亚带领逃荒者历尽千辛万苦, 长途跋涉,在此建立了偏僻落后的马贡多。 若干年后,火车开来了,带来了外部的文明,电灯使人们惊奇,电影使人们痛苦。政府协助外国经理派军队镇压了工人起义,把三千多具尸体用火车运到海边,丢进大海,并说从未发生过屠杀,也没有美国经理这个人。这些历史变迁真实地展示了哥伦比亚和整个拉丁美洲的移民垦殖、殖民入侵、大屠杀渗透等历史演变。
应该说孤独是拉丁美洲面对丑恶现实而采取的一种不正确的态度,更是一种反叛,虽然作品只是在呈现这些现实,但也应该在引导拉美人民将自主的、开放的、文明的斗争转向反对现实的觉醒,这是民族的自醒,但,一条河不止有两岸,他们应该还需要外界的关爱、认同和理解。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流浪文学派三毛笔下的撒哈拉沙漠,非洲同马尔克斯笔下的拉丁美洲一样,因为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与众多的人口,欧洲殖民者与非洲原住民之间的巨大贫富差距让一切的公平都化为乌有,没有秩序。三毛因为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并不以改造生活为苦,不以追求美好为难。所以,在那片土地上需要改造生活与追求美好的属性,生活并不平易近人,它往往给人带来的是磨难,是挑战,毫无疑问,看清生活的本质而又热爱生活是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