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期读书心得分享 · 《百年孤独》| 赵千惠-威尼斯144777cm

第十二期读书心得分享 · 《百年孤独》| 赵千惠
发布时间:2022/01/05 分享:

孤独是常态——读《百年孤独》有感


翻开《百年孤独》打眼一看,欸,这不是国外的《红楼梦》吗?以一个家族的故事反映一个时代,但是写作的风格却大有不同,《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题材。抱着为什么会用魔幻现实主义题材,为什么会以孤独为主题,这两个问题来读这本书。

魔幻现实主义起源于拉丁美洲,本文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来自拉丁美洲的哥伦比亚,他写的正是他脚下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拉丁美洲曾长期处于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统治之下,饱受殖民主义者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历史进步的潮流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20世纪全世界民族独立运动高潮的到来,促使着拉丁美洲人民的觉醒,他们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对内反对专制独裁统治肆虐,民主革命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这儿有着殖民者带来的西方科学文明的现代化生活,而同时也还存在着大量宗教迷信的封建式的,甚至是原始部落图腾崇拜式的生活方式。这些跨度极大、差异迥然的生活形态又非常和谐地混合成一体,构成了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也成就了《百年孤独》这样的作品。

为什么会以孤独为主题?孤独是当某种社会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对社会关系的渴望与现实拥有的实际水平产生差距时,人们就会感到孤独。作者描绘的马孔多贫穷、落后、闭塞、守旧、愚昧,当然也是哥伦比亚的缩影,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生活现实。让深处其中的人难免感到孤独。这种孤独的产生有其内、外部原因。就内部而言,主要是布恩迪亚家族乃至马孔多小镇上人的不会爱、不懂爱,以及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和理解;其外部原因,一是马孔多小镇封闭孤立的地理环境与殖民、内战的时代背景,二是教育缺乏所导致的愚昧落后。看过人性的弱点,贪婪、空想、犹豫、逃避等等,这些都可能产生孤独,也就是说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孤独。如文中一句“生命中所有灿烂,终将用寂寞来偿还”,对任何人而言,灿烂都是短暂的,寂寞、孤独才是永恒。

《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从个人孤独上升到民族孤独,继而上升到人类的群体性孤独,充分揭示了现代文明进程中人类内心与精神世界的空虚与孤寂。书中所反映的文化对立、前途迷惘、渐而映射到人民个体的不适应情况,正是衍生出战争、内乱与政权频繁交替的原因。因而,比起局限于个体的孤独情感,《百年孤独》中所折射出的“孤独"意蕴更具有反映全体人类孤独的普遍意义。这种意蕴正如马孔多的连绵不断的雨水,渗透进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对命运、对文明、对民族发展的深刻思考。

与我而言,或许通过读书能减少自身的愚昧,缓解孤独的情绪,满足精神需求,使得内心世界健康平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