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期读书心得分享 · 《人生的智慧》 | 余春燕-威尼斯144777cm

第十一期读书心得分享 · 《人生的智慧》 | 余春燕
发布时间:2021/12/03 分享:

幸福是一种态度

             ——读《人生的智慧》有感

   

《人生的智慧》是我入职“绿促会”以来,参加每月读书活动读到的第二本书,是伟大的哲学家叔本华凝结其一生的思考和智慧在晚年所著。我在工作生活之余,通读了这本书,虽然受限于认知水平和思考深度,很多内容没有完全消化理解,但仍然深深的震撼于哲人对于人生的理解、幸福的定义。下面,我将阅读该书的一些感悟作以分享。

我认为,贯穿《人生的智慧》这本书始终的就是如何尽量称心、快乐地度过一生的艺术,也就是“幸福论”。叔本华在文中指出:决定凡人命运的根本差别在于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人向他人所显示的样子。人的自身比起财产和他人的看法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人应该具有独立的人格,不应该从他人那里,或是从自身之外期望太多,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才是人生幸福的关键,才能避免痛苦和无聊。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个性及其价值,具体说来,包括高贵的品质、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的体魄,它们是真正、直接和持久的幸福源泉。而其中,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要想保持幸福的内在源泉畅通无阻,条件是拥有独立和闲暇,而独立和闲暇则是以俭朴和节制来换取的,一个人自身的精神价值越高的时候,他就越能耐得住简单的生活和孤独的侵袭。特别是随着岁月流逝,大自然赋予人们的力量和能力中,只有思想能力能够持续保持并且愈加强大。

反观我们在社会中看到的一些诸如“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观点,有的过分在乎他人的评价甚至导致内心抑郁等等。我认为他人的看法全由他人决定,只在他人的头脑意识中产生效果,就其本质而言,极不确定;对人的幸福也只能间接发挥作用,因此并非至关重要。关注别人的看法甚于关注自己意识的内容,是对自然秩序的本末倒置。这就是虚荣,和贪婪同质。叔本华就在书中指出“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和名声而部分或全部奉献出自己的内在安宁、闲暇和独立——这是极度的愚蠢行为。”如果能够成功的塑造强大的内在,摒弃这一做法,内心的安宁和愉快便会令人难以置信地增加,也会更加自信。

书中另一个观点我也十分赞同,人的美好素质当中,最直接带给我们幸福的莫过于轻松、愉快的感官。因为这一美好的素质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的,一个愉快的人总有他高兴愉快的原因,原因就是:他是一个愉快的人。一个人的这种愉快气质能够取代一切别的内在素质。一个人或许年轻、英竣富有或者备受人们的尊重,但如果要判断这个人是否幸福,那我们就必须问一问自己:这个人是否轻松愉快。如果他心情愉快,那么他是年轻或者年老,腰板挺直或者腰弯背驼,家财万贯亦或一贫如洗——这些对他而言,都是无关重要,反正他就是幸福的。

这启发我,我们的幸福也取决于我们的愉快情绪,而愉快情绪又取决于我们身体的健康状况。最大的愚蠢也就是为了诸如金钱、晋职、学问、名声,或其他片刻的欢娱而献出自己的健康。我们更应该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幸福属于那些能够自得其乐的人。真正的财富只能是灵魂的内在财富,其他别的东西带来的烦恼多于好处。同时我也认为,幸福是一种很主观的感受,比如如果事情都按照我们的想法进行和发展,但只要有一件事情违反了我们的意愿,尽管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就会总是惦记着这一件事情,而忽略其他更重要的、已经如我们所愿发生了的事情。我们不应该只是计划和考虑将来,或者一味沉湎于对往事的回想。永远要记住: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因此,我们应该愉快地迎接现在此刻,从而有意识地享受每一可忍受的、没有直接烦恼和痛苦的短暂时光,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

最后,我想分享的感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非常乐意使用和维护这种权利。但如何才能利用好这种权利,让我们从这权利中受益呢?那就是从我做起,从人的自身开始,培养我们良好的道德品格,发展我们丰富精神思想,锻炼出我们健康的身体。钱不要太多,需能保证我们的正常生活不因钱的缺乏而受到干扰。地位、名誉、名声,我们不必强求,做好本职工作,热衷于自己的事业。用书中的话就是,所谓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称心的工作,一位深爱你的爱人,一帮可信赖的朋友。美好的生活其实就是简单的生活。其实幸福很简单,平平淡淡才是真,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寄托在外物之上,安心存感激,把幸福当做一种生活态度,让自己成为把握幸福的主人,做到了这些,你会发现,幸福的翅膀长在自己的身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