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作者是现代环境保护运动前驱,她以女性作家独特的生动笔触,详尽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环境造成的巨大危害。
全书运用反面论证的方式,揭示了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对于自然的傲慢和无知。她呼吁要从循环发展的角度思考环境问题。书中对于自然的法则,人性的描述都讲述得极为深刻。农药其实是在二战后开始广泛使用,人们主要用于对付有害生物,杀死有害昆虫,但农药中的一种化学物质哂是含有剧毒的矿物质,受到农药危害的生物进入下一食物链端体内,会造成巨大的危害,比如马,牛,昆虫,鸟,对人体中的酶造成破坏,导致人体各种器官功能异常,从而缓慢地对各种器官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恶性损害。由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恢复力每天都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
书中还提到,化学农药的使用从一开始就缺乏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政策法规,没有严格的程序做指导,所以导致农药的滥用,从而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承担责任,并寻求整体的替代方案,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来保护自然。
人们在从事生产活动的同时,总是想办法在控制自然,不停索取,但环境的承载量终究是有限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环保意识可能从很小的一个动作开始,比如我们推广的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减少塑料制品使用,避免重复消费,做理性的消费者。大的来说,从环境立法及政策导向都应该走在公众群体意识之前,像国家提出的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意味着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我始终佩服书中作者的一句话:你所做的每一份环境保护,这条鱼会知道,那条鱼也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