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然之友
—读《寂静的春天》有感
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中被越来越多的钢筋混凝土填充,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城市何尝不是像《寂静的春天》里描述的小镇一样,听到鸟鸣似乎变得遥不可及,可能我们跟鸟儿接触最近的时候是用筷子夹起餐桌上的烤乳鸽。
重读《寂静的春天》,想起了大学时期学的环境管理的概念,环境管理的实质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最终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所以环境管理的主要任务也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寂静的春天》让人类对ddt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正因为此,世界各地陆续禁用ddt,但是在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重新启用ddt用于控制蚊子的繁殖以及预防疟疾,登革热,黄热病等在世界范围的卷土重来。当人类还在为生存发愁时,还会去考虑新鲜的空气、干净的水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先污染后治理这条道路肯定是不对的,但有的时候也是没办法的。
知识分享: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ddt是属于pops的一种,pops四个重要特性:
1. 能够在环境中持久地存在。由于pops物质对生物降解、光解、化学分解作用有较高的抵抗能力,一旦被排放到环境中,它们难于被分解。
2. 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由于pops具有低水溶性、高脂溶性的特点,导致pops从周围媒介中富集到生物体内,并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达到中毒浓度。
3. 能够经过长距离迁移到达偏远的极低地区。pops所具有的半挥发性使得它们能够以蒸汽形式存在或者吸附在大气颗粒上,便于在大气环境中做远距离的迁移,同时这一适度挥发性又使得它们不会永久停留在大气中,能够重新沉降到地球上。
4. 在一定的浓度下会对接触该物质的生物造成有害或有毒影响。pops大都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为什么现在刚生出来的小孩越来越多的可以检查出身体里有微塑料颗粒、有抗药基因?我们对环境的认识也随着科技的进步逐渐清晰,从水体的感官脏臭,到cod、氨氮超标,到水体抗生素、持久性有机物超标。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的观念和行为逐渐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会逐步向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生态环境质量改善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提出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