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全球十大环境新闻-威尼斯144777cm

2020全球十大环境新闻
发布时间:2021/01/12 分享:

编者按: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将人们对环保的关注推上了新的认识高度。直面人类、地球生物命运共同体、防治极端气候灾害、各国联手推动节能减排政策等等,是贯穿2020年环保领域的关键词。结合生态环境领域新闻热点,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 回顾过往一年,梳理出反映这一年生态环境领域关注热点的全球十大新闻。


2020全球十大环境新闻

1. covid-19疫情让公众对环境和地球可持续发展更为关注

2. 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关联更加明显

3. 联合国呼吁拯救生物多样性

4. 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创纪录下跌

5. 美国历史上最反自然的总统

6. 中国与国际社会庆祝“地球日”50周年

7. 濒危物种中31种物种已经灭绝

8. 太阳能可能成为 “新王者”

9. 欧盟提出更高碳减排目标,中国2060将实现“碳中和”

10. 现有生产和消费食物的方式将导致灾难性气候变化



1. covid-19疫情让公众对环境和地球可持续发展更为关注

covid-19疫情的影响几乎涵盖了2020年的一切,也包括环境。从2020年被取消的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峰会到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暂时下降,再到人们对人类健康与地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以及人类生存与自然物种繁衍之间的关联有了进一步认识。疫情对世界各地的社会和经济体系造成了冲击。3月和4月的停工触发了旅游业和工业活动的大幅缩减,从而导致了相关排放量的减少以及迎来了近年来人们记忆中最清晰的天空。此次疫情为加速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过渡提供了机会,但是这个转变仅仅在在许多国家的排放密集型部门中实现,如化石燃料生产,重工业和农业综合企业。同时,疫情对热带国家的生态保护工作也带来了打击。可持续发展研究及相关保护项目由于边界封锁而暂停。一些国家的政府如巴西和印度尼西亚,放宽了环境法规和执法,调整了非法采伐,采矿,土地入侵和森林砍伐的限制,这直接导致非法砍伐数量猛增,其中巴西的森林砍伐量达到200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1


2. 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关联更加明显

此前,尽管科学家总是犹豫是否能将特定的天气事件与气候变化联系起来,但2020年大量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例子,为气候模型所预测的气候趋势提供了证据。

2020年火灾问题尤为突出,先是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延续19年燃烧7个月后,继续肆虐3个多月。此外,全年更是野火遍布全球各地,蔓延范围包括俄罗斯、西伯利亚、亚马逊、安哥拉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以及美国西部 (从加利福尼亚到科罗拉多) 的数千万公顷的森林。

此外,2020年也是史上最热的一年,世界各地都打破了其温度记录。2月,研究人员报告称,南极洲的温度接近21摄氏度;8月,加州死亡谷的温度达到了地球上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12月,世界气象组织宣布,2020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比工业化前的平均气温高出1.2摄氏度。全球变暖问题对北极冰层的影响尤为显著。研究人员警告说,南极和格陵兰岛的冰盖即将突破不可逆转的气候阈值,到本世纪末很有可能会导致海平面大幅上升。此外,2020也是有记录以来,大西洋飓风季最活跃的一年,有30个被命名的风暴,其中13个被列为飓风。

2

3. 联合国呼吁拯救生物多样性

年初,联合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草案出炉,为人类未来几十年应对生物多样性危机设定了全球行动目标。这些目标不仅关乎野生动物,也关乎人类。据报道,全球珊瑚礁、热带雨林和其它重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已将人类社会置于危险之中。科学家们警告称,除非采取根本行动,否则淡水短缺和气候不稳定等“不祥”后果将接踵而至。自然世界的消失与全球气候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学家们警告说,这两场危机加在一起,对人类文明构成生死存亡的威胁。根据公布的草案,为了拯救尚存的野生动物,到2030年,地球近三分之一的面积需要得到保护,污染需要减少至少一半。草案写道,“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仍在不断恶化,如果一切照旧,这种下降趋势预计还会继续或恶化”。“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旨在2030年前稳定地球上脆弱的生物多样性,并于2050年前恢复生态系统,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最终愿景。但是,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地方和全球层面均需采取紧急行动。草案列出了未来十年的20个行动目标,这些目标主要包括:一,给予重要地点保护地位——到2030年,覆盖30%以上的陆地和海域,10%以上区域实行“严格保护”;二,将来自杀菌物质、塑料废物等的污染减少至少一半;三,确保所有野生物种贸易合法且可持续,并在保护工作中赋予当地社区权力。

3

4. 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创纪录下跌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大幅下降,创下二战以来的最大降幅。由于全球约有42亿人受到各种限制以减缓冠状病毒的传播,iea预计2020年的能源需求将下降6%。按绝对值计算,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的降幅。从百分比来看,则是70年来最大的降幅。

在疫情爆发导致中国部分以煤炭为基础的地区陷入停滞后,煤炭受到的打击尤其严重。更便宜的天然气价格和较高的自然温度也导致了其下降。石油也受到严重影响。全球约60%的原油需求来自驾车和飞行,因此人们待在家的现状和飞机停飞使得原油需求急剧下降。由于人们在家工作,电力需求也减少了,工厂关闭,企业关闭。

2020年唯一增长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第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3%,占电力供应的近28%,高于2019年同期的26%。iea预计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1%,全球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将增长1%。不过这些数字低于冠状病毒之前的预测。


5. 美国历史上最反自然的总统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过去四年的大部分执政时间都反复证明了自己是“美国历史上最反自然的总统”的身份。在濒临灭绝的物种保护、排放标准、水政策以及针对气候变化的任何可衡量的行动中,特朗普政府试图撤销近200条环境法规和政策,并回避科学家的建议。

仅在今年,这些回溯措施包括放宽了电厂汞排放的规定;向商业拖网渔船开放东北峡谷和海山国家海洋纪念碑;允许更多的伐木者进入阿拉斯加的汤加斯国家森林;减少受《清洁水法》保护的美国水道的数量;并削弱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特朗普政府还继续淡化《濒临灭绝物种法案》,否认了常见的农业杀虫剂与农场工人及其家人之间的健康问题之间联系,并正式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我从未见过这样一场精心策划的对环境或科学的战争。” 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负责环境保护署的克里斯蒂娜·托德·惠特曼(christine todd whitman)向《自然》说道。

5


6. 中国与国际社会庆祝“地球日”50周年

2020年4月22日,正值世界地球日50周年。因疫情影响,全球协调机构--地球日网络(edn)组织了精彩纷呈的线上纪念活动、晚会,邀请了来自五大洲各行各业的100多位代表,包括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戈尔,地球日发起人丹尼斯等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以及联合国高官等在线上号召人们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危机,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从而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关爱自然的行动中,受到世界各地亿万人的关注。应edn邀请,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ifce)携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于中国区开展主题为“为地球祈祷,为自然发声”的线上纪念活动。主办方首先通过分享五十种濒危动植物的资料,鼓励大众通过制作短视频、描绘或唱歌、演讲的形式,在新浪微博、快手、微信等新媒体发出,吸引公众关注与参与。同时邀请包括欧阳娜娜,阿云嘎,窦骁等众多演艺明星倾情加盟,他们通过手写祝福、录制视频、发送海报等各种方式,与粉丝互动,表达对地球的祝福和对自然的关爱。多家民间环保机构和媒体也积极参与和支持。据新浪后台数据统计,4月22日当天,该话题在微博平台获得2千7百万阅读量,13万讨论次数,单小时最高阅读量达到404万。

7

7. 濒危物种中31种物种已经灭绝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宣布31种动植物灭绝。iucn宣布,这一总数包括了逝绝真鲨,它们被列为极度濒危或可能灭绝的物种,上次记录是在1934年。icun宣布,在拉瑙湖及其对菲律宾出口的17种淡水鱼中,15种已经灭绝,2种处于极度濒危或可能灭绝的状态。在中美洲,三种蛙类现已宣布灭绝。中美洲和南美洲还有22种蛙类被列为极度濒危或可能灭绝。此外,世界上所有的淡水海豚物种现在都面临灭绝的威胁,据icun称,在亚马逊河水系发现的淡水海豚tucuxi也在名单上。在植物界,icun发现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橡树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以中国和墨西哥的橡树最多,其次是越南、美国和马来西亚。恢复的物种包括欧洲野牛,欧洲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它已经从易危发展到低危。自20世纪初被圈养以来,白头翁的数量已经从2003年的大约1800只增长到2019年的6200多只。iucn总干事布鲁诺·奥伯勒博士在一份声明中说,其他25个物种的前景也有所改善,这证明了“保护的力量”。

8

8. 太阳能可能成为 “新王者”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以太阳能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可能会占到未来10年新增发电量的80%。iea表示,在大多数国家,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已经低于燃煤或天然气发电。由于政策和成熟的技术降低了投资成本,太阳能光伏电池现在是历史上最便宜的电力来源之一。光伏系统可以作为电池板安装在家庭或企业内,也可以部署在太阳能公园。

iea研究的其中一种情况是,到2021年初疫情得到控制,全球能源需求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光伏系统的数量将强劲增长,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能力将平均每年增长12%。同期,可再生能源占全球发电量增长的80%左右,到2025年将取代煤炭成为主要发电方式。鉴于向交通业提供清洁能源对实现“低碳未来”至关重要,因此可预计电力在整体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将不断上升。

根据iea的说法,即使在新冠病毒持续蔓延、对经济造成持久损害、并导致能源需求增速创下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低水平的情况下,太阳能仍然将是一个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在iea的“可持续发展方案”中,太阳能的表现更为强劲。在该方案中,清洁能源政策和投资的激增将使世界走上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目标的轨道。太阳能光伏和风能在全球发电中的总份额将从2019年的8%上升到2030年的近30%。

9. 欧盟提出更高碳减排目标,中国2060将实现“碳中和”

欧盟领导人就 “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上至少减少55%” 的目标达成一致,此前的目标是到2030年至少减排40%。中国表示将使用更强有力的气候目标,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作为全球最大的排放国,如果能够实现目标,这些承诺将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日本、加拿大、南非和韩国则将2050年制定为实现零排放目标年。此外,全球范围内的很多企业都承诺在未来10到20年内实现碳净零排放。在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公司中,科技巨头微软“博得头筹”,宣布它将把自1975年成立以来的所有历史排放量清零,并将致力于恢复重建其曾使用过的土地,并实行积极环保的用水政策。不少石油巨头也采取了行动,如埃克森美孚,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英国石油均承诺适度减少排放。

10

10. 现有生产和消费食物的方式将导致灾难性气候变化

11月,一个跨国研究小组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对当前的全球食品系统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该研究报告说,即使“立即消除了化石燃料的排放,仅凭全球粮食系统的排放,就不可能将警告限制在1.5摄氏度之内,甚至也难以实现《巴黎气候协定》的2度目标。” 报告说,应对气候变化将要求我们改变生产和消费食物的方式。这项研究增加了科学家和食品系统专家的研究范围,该研究警告高排放,高浪费的工业农业对气候的影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19年的一份报告警告说,全球食品生产系统(包括包装和运输)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主要作者之一,牛津大学的迈克尔·克拉克(michael clark)在《民食杂志》上对《华尔街日报》的前专栏作家安娜·拉佩(annalappé)说: “如果我们继续按原样饮食,这将导致灾难性的气候变化。”

责任编辑:jiayi zhang; amy chen; pattie hu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