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创新引领垃圾分类,节约优先构建生态社区-威尼斯144777cm

五大创新引领垃圾分类,节约优先构建生态社区
发布时间:2020/03/25 分享:

2020年3月24日下午,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首席代表陶宏志同志和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相关工作人员,前往了高新区肖家河街道兴蓉社区,与社区党委书记王亚西等同志,共同探讨区域垃圾分类、社区生态系统与经济共同体建设。

陶宏志着重介绍了从拟写《构建城市环卫综合体、破解建设邻避效应》调研报告,得到成都市委范锐平书记批示肯定,到完成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果蔬垃圾原位减量资源化课题研究》,以及承担成都市垃圾分类中心赋予的“构建社区垃圾分类体系”任务,两年来的思考研究探索形成了社区垃圾分类“五大创新”成果,即:

理念创新:突出节约优先,强化资源环境,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意识;

空间创新:社区垃圾分类由传统的小区院落分类,走向全域社区;

处置创新:构建原位减量(农贸市场果蔬垃圾、餐厨垃圾、家庭厨余垃圾原位预处理-固液分离,油资源化、废液处理达标)、集中资源化(果蔬、餐厨、厨余、园林垃圾残渣加工为有机肥)、区域循环利用(集中资源化生产肥料用于社区范围内园林绿化,以及花卉施肥)、形成生态系统(产废、处置、废物资源化、循环使用、修复建设区域生态系统);

治理创新:形成社区主导、企业投入、全民参与、专业运维、效益共享、持续发展模式;

机制创新:社区组织引领、产废主体责任、专业团队运行、废物再生利用、两级购买服务、绿色采购保障。通过五大创新,将为中国社区垃圾分类创造建设运行投入少,分类处置参与度高、可持续运行的成功模式。

陶宏志在交流中谈到来兴蓉社区的动因,主要是基于兴蓉社区在垃圾分类长期实践中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社区领导认识到位、居委会执行有力、居民参与积极,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运行机制。而且,机制的作用已经在此次“新冠状病毒”阻击战中体现了重要作用,受到四川省委彭清华书记,成都市委范锐平书记充分肯定。选择在兴蓉社区试点,完全可以产生典型经验和示范引领作用,相信一个废物产生量小、分类行动自觉、投运处机制完善、废物循环利用、街面看不见分散垃圾桶,社会治理有效、生态良好的兴蓉社区会呈现在人们视线里。

在充分交流基础上,双方深入探讨了如何尽快启动试点工作问题,并达成一致意见:一是组成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试点工作;二是开展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摸清0.33平方公里产废群体,垃圾产量、暂存运输、处理状况、经费来源、对垃圾分类认识,“五大创新”模式接受度;三是拟定社区垃圾分类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方案,明确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努力目标;四是先期启动社区生态文明系统教育,根据不同产废群体,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教育,不仅要强化“节约优先”意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更要提高共建生态社区,参与社会治理、建设美丽兴蓉主动性;五是尽快协调高新区主管部门、街道办事处,争取上级的认可,为实现原位减量、集中资源化、区域循环利用、建成社区生态系统创造条件;六是探索创建社区垃圾分类生态体系建设培训基地,总结试点成果,形成系统教材,打造践学典型,使兴蓉社区垃圾分类、社会治理经验走向成都、走向四川、走向全国。

此次走进兴蓉社区,与社区领导和同志们交流,扩大了绿促会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影响,为完成垃圾分类中心赋予的“构建社区垃圾分类体系”任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会员单位垃圾分类先进技术、资源化模式落地,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