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重庆环境教育经验 做好金牛试点准备工作-威尼斯144777cm

学习重庆环境教育经验 做好金牛试点准备工作
发布时间:2020/01/14 分享:

2020年新年伊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西南地区工作站携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前往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学习中小学生态文明环境教育进入重庆市国民素质教育,以及统一教材全面实施的经验做法。学习考察受到了重庆生态环境局领导高度重视,主管部门宣教中心朱玉娟主任、周子铃副主任、宣教中心社宣部主任黄红、副主任杨卿等领导,以及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赵健热情的接待。

上午座谈会上,朱玉娟主任介绍到,重庆市生态环境教育工作起步于2008年,当时正值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局领导抓住了推进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组织专家研发教材,经过积极努力协调,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教育局和环保局联合行文,将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纳入了重庆市国民素质教教育内容,统一了教材,列入了年度课时安排,全市统一开课施教。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不仅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体系,而且建成的一批在国内具有引领作用的生态文明教育示范中小学。为了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又组织专业力量,集中了一年时间,对使用教材进行了修改,拟2020年启用新的教材。去年底,按照中央深改委部署,此项工作职能移交教育主管部门。为此,我们积极调整工作角色,正在研究配合协助教委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新的机制。希望今后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西南地区工作站加强联系,共同建立合作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举办生态环境教育论坛、组织专题活动等生态文化建设方面携手合作。


1


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赵健在交流中介绍了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作为业务主管社团组织的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的起步与发展,以及近年来在承接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宣传、研究、特别是组织开展贫苦地区乡村教师生态环境教育培训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十分希望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西南地区工作站紧密合作,学习借鉴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开展环境保护、参与社会治理、组织绿色公益活动、加强执行机构建设等方面的经验。

陶宏志主任发言时,首先十分感谢重庆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热情接待,通过朱主任、赵健秘书长介绍,我们深深感受到你们在推进生态环境教育方面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并对取得成功表示由衷的祝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西南地区工作站2018年成立以来,积极与四川省绿色发展促进会合作,将幼儿、中小学、社区、党校生态环境系统教育作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工作来抓,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确定在成都市金牛区和彭州市开展试点。重庆生态环境局在此方面十年的探索实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做法。今天的学习仅仅是个开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你们的成功做法,并与重庆生态环境局宣教中心、重庆环境文化促进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建立密切,长期合作的关系。

下午,在重庆市宣教中心杨卿副主任,江北区宣教中心罗晓鹂主任的陪同下,学习考察组的同志们来到江北区九年制教育的鸿恩实验学校考察。鸿恩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市区重点公立学校,市级绿色学校,涵盖两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及特殊教育。目前学校除了有专门的环境教育课之外,还设有32门选修课,其中有5到6门是环保相关主题。鸿恩实验学校张坤校长、殷后静主任、德育张主任带领陶宏志主任一行实地参观了校园内生态文明环境教育墙、教育墙、集中垃圾分类小黄狗设施、同学环境心愿树等践行生态文明环境教育的具体做法。座谈交流中,张校长和负责德育张主任从绿色管理、绿色教育、绿色校园、绿色生活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鸿恩实验学校的生态环境教育经验做法,以及生态文明环境教育课程,班级、学校评比环保之星,激励学生的兴趣,以及学校在课堂内外设置的环境教育内容相呼应设施,将生态环境意识深深植入学子们的心里。

参观交流后。陶宏志主任希望江北区生态环境局抓住成渝经济带加快发展的机遇,可与正在开展生态环境教育试点的成都市金牛区生态环境局建立友好关系,共同推进西南地区生态环境教育发展。同时,特别邀请鸿恩实验学校参加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系统教育试点工作,尤其是在已有的小学、初中生态文明环境体系基础上,向幼儿延伸,探索幼儿生态环境教育,构建幼儿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体系体系。希望抓住国家生态环境教育职能转移契机,积极参与教材、课程设计、师资培训提纲设计与修改,共同引领主管部门构建新的生态环境教育格局,为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文生态文明建设培养具有生态文化知识的接班人。


2


座谈会上,陶宏志主任表示,鸿恩实验做法很好,环境教育需要的是情怀和可持续性,鸿恩这两点都做到了,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明确表示,要牵头促成川渝双方就生态环境教育进行部门之间的交流,就环境教育上,希望重庆的先进实践经验带领成都环境教育早日走上正轨,进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