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岳阳等地考察,嘱咐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近年来,长沙市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打造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作出了长沙贡献。“长沙生态环境”推出《守护好一江碧水》专栏,聚焦长沙“守护好一江碧水”、打好碧水保卫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展成效以及经验典型,讲好长沙生态环保故事。
沩水胜利断面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逐年提升,去年以来至今年一季度持续稳定在ii类标准,改善了四个类别,跃上了新高度,交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精彩答卷。
生态所思,责任所负,情怀所系。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5日在湖南实地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情况时作出“守护好一江碧水”的重要指示,五年来,宁乡市始终把“守护好一江碧水”摆在优先位置,围绕“将水留下来、让水流起来、使水净起来、把水管起来”的工作重点,着力打造安全、工程、资源、生态、民生五大水利工程,不断完善城市防洪保障、流域综合治理、增水节水灌溉、黑臭水体整治、农村饮水安全等体系,统筹推进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实现了由“脏”到“清”变“美”的根本性转变,展现了一幅人水和谐、绿色发展的壮美画卷。
一滴泉水,晶莹剔透,从崇山峻岭间启程,流入山涧,淌成一滔洪波,奔涌而来汇聚成沩水,经炭河古城,抚四羊方尊,百转千回144公里,入湘江,并洞庭,汇长江。
沩水,是宁乡市古老的母亲河,千年流淌不息,波光云影,在厚重的华夏文明史上写下了精彩一笔。随着宁乡市经济的腾飞,水环境恶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逐渐突出。沩水作为湘江一级支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湘江乃至洞庭湖水质。如何治水,迫在眉睫,成为宁乡市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命题。
“为不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负人民的期望,还自然一江清流,还百姓一河碧波。宁乡市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动员全民参与,勠力同心,全力以赴,强化责任,共抓大保护,坚决守护好一江碧水。”市环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沩水水岸线长、流域广,上游中游下游情况不同,水上岸上不同,城市农村不同,宁乡市因地制宜,分段施策,科学治理,同时树立‘一盘棋’思想,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实现全域河流综合治理。
上游“控污减量”,结束“鸡飞猪叫”。宁乡市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畜禽养殖县之一,在中上游地区,沩水及其重要支流两岸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对河水污染较重。为全面保护水环境,宁乡市将沩水流域两岸1000米和城区确定为禁养区并实施全面退养,退养生猪10.8万多头,沩水岸边“鸡飞猪叫”成为历史。同时,全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1年底,300多家单位完成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
中游“除臭剿劣”,实现“三项清零”。2018年5月15日,宁乡市成立“除臭剿劣”攻坚战指挥部,住建、水利、环保、城管、卫健、公安、园区以及各乡镇(街道)等相关责任方联动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由7.5万吨/天提升至22.9万吨/天,累计建成截污管网463.6公里,实现污水不入河;投资25亿元,完成沩水等120公里河道治理及80公里河道两岸防洪堤建设,城市防洪闭合圈基本完成。2019年底,宁乡市实现城区化粪池清掏整治、城区段进入沩水劣ⅴ类排污口整治和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三清零”,确保沩水“ⅱ类水质进城区、ⅱ类水质出宁乡”。 。
下游“抓大抓小”,消除“身边污染”。完善乡镇污水设施建设,全市建成31座乡镇污水处理厂、9座小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建制镇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聚焦小微水体管护,将小微水体纳入河长制管理,对小微水体进行划片分区,实现流域所有小微水体管护责任全覆盖、监管无盲区。2019年至2021年,宁乡市共创建53个小微水体示范片区、17条美丽河流、85处样板河湖,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全域“三级河长”,守护“一河碧水”。自河(湖)长制实施以来,宁乡市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并探索把民间河长保护行动与政府部门的河长制衔接起来,一呼一应,完善水环境监督网络,形成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合力治水的互动机制,并且按照“一牌两册三图四统一”的规范化要求,落实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百姓河长制。现在,注册的河流守护志愿者已达3000余人,278个村(社区)志愿服务无盲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生态环境的系统性、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必须要有问题意识,宁乡市抓住主要矛盾,精准施策,精细化管理,破解难题。
实行生态补水,保障生态流量。投资数亿元建成八家湾水库,拆除并重建沩丰坝水闸,建成市域内“四溪一渠”补水网络,对城区内“四溪一渠”进行生态补水500余万立方米,确保城区水环境优良。加快推进以新建大坝塘水库为重点的水资源配置,与黄材水库联合调度,当宁乡市水文站连续12小时实测流量等于小于5.4立方米/秒时,启动河坝和中、大型水库调水,确保生态基流和水环境质量。
强化精细管理,首创“口长制”。2018年,宁乡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口长制”,由相关牵头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对排污口水质负总责,统筹推进各辖区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对沩水河、靳江河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并根据产业布局、排污特征等实际情况适当扩大范围。
推进废水利用,提高企业效益。为缓解城市用水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宁乡市以用水效率红线倒逼生产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大力推行节水器具的同时,严格限制引入高耗水企业,强力推进园区企业中水回用。去年,宁乡高新区工业废水产生量约286.7万吨/年,回用量为192万吨,回用率达到66.97%。
坚持节约集约,解决供需矛盾。宁乡市成立节约用水办公室,实施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严格执行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工作,根据用水定额进行水量核定,成功创建60多家节水载体,对超过用水定额的节水载体实行一票否决;以蔬菜水果为重点,因地制宜,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等示范推广,全市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水肥一体化技术面积1万余亩,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1.6万余亩。2021年,宁乡市用水总量6亿多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57.31立方米/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至13.77立方米/万元,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
构建海绵城市,促进人水和谐。宁乡市在设计的源头上对海绵城市的相关要求进行落实,对小区项目严格按照年径流总量控制在75%,面源污染削减率50%的要求进行设计。在居住小区、道路、停车场与广场、公园与防护绿地的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现已初见成效。如恒大御景半岛,中建亮月湖、兆基御园、翡翠湖等项目已实施建设了下沉式绿地,集中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等设施,为雨水有效收集和排放,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保障。同时,宁乡市加大海绵式公园建设力度,近年来相继建成市民公园、玉潭公园等海绵式公园,公园建设均合理配置雨污管道,建设了人工湿地、蓄水池、道路植草沟等雨水收集设施,不仅有效的消纳了公园自身的雨水排放,还为周边蓄滞区域的雨水排放提供了空间。根据统计,宁乡建成区6788公顷,共建成2183公顷海绵体,占建成区的32%。同时宁乡市修复湿地3580亩,岸线整治58公里,边坡绿化16000平方米,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水治好了、管好了,如何提高水资源效益,让水活起来,成为又一道新的命题。宁乡市把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各个环节联系起来,与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文旅产业等共同推进,以水环境高水平治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花猪特色,打造现代农业。宁乡花猪是全国四大地方名猪之一,被称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宁乡在禁养区退出畜禽养殖,围绕花猪特色主导产业,支持规模养殖场现代化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1年新建10家万头宁乡花猪标准化养殖基地,采用全自动、全密封、零排放先进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今年宁乡花猪预计出栏38万头,产业链综合产值约36亿元。
加速产业蝶变,做强绿色产业。治水的倒逼重塑宁乡经济结构,造纸厂、砂石场、散乱污等企业在大破大立中“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大力发展以智能家电、绿色食品和新材料为体系的“两主一特”产业,宁乡经开区建成以智能家电和绿色食品为主导、以新材料为特色的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荣获国家绿色园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宁乡高新区建成以智能装备制造为主导、以先进储能材料为特色的全国首个电池产业集群示范区。宁乡市连续四年获评全省落实制造强省真抓实干发展成效明显县,位列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第14位。
激活全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提升水环境质量,打造“沩水流域休闲度假旅游带”,推动宁乡全域旅游发展。近年来,沩水河畔的炭河古城、方特·东方神画、道林古镇“千年铁魂·湖南人”、南轩文化园等文旅项目相继建成开园。其中,炭河古城一年游客超400万,成为游客争相“网红打卡地”。宁乡获评中国旅游百强县、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城市、中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百强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激励县等。
“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破解了宁乡市多年治水难题,坚定了领导干部治水的决心,治出了环境改善、水清岸美的新成效,治出了转型升级、腾笼换鸟的新局面,治出了各方点赞、百姓满意的好口碑,治出了干部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好作风。”市环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据显示,国控沩水入湘江口胜利断面水质实现劣ⅴ类到ⅱ类的根本性转变,改善4个类别,一度绝迹的鳡鱼在沩水流域重现,更出现了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和二级保护植物称锤树,白鹭等湿地鸟类物种和数目显著增加,沩水两岸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显著提升。2020年,宁乡市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沩水河获评2020年度湖南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至全国百强县第21位,发展势头强劲,经济质量迈上新台阶。沩水的美丽蝶变与宁乡市的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美好愿望。
“治水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一旦实施,就‘开工没有回头箭’。我们将继续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沩水生态质量进一步好转,为宁乡市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工业强市、幸福宁乡’贡献环保力量,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 长沙市生态环境局宁乡分局局长李联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