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为人当怎样活
——《心若菩提》读后感
8月份,我抽空读了《心若菩提》这本书,感触颇多,在此与诸位分享。这本书讲述了曹德旺先生从贫穷的童年生活,到少年初到社会闯荡、到偶遇佛缘、再到中年事业有成、乐于慈善、最后成为享誉全球的玻璃大王的整个过程。其中也对在他个人成长和企业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的转折点,他的思考和决策的整个过程都有很详细的描述。有一句话叫“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认为每个人读书在走进作者世界的同时,更多的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带来的感悟。
书中,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小时候曹德旺的父亲告诉他“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并让他数一数,有多少个心啊。他掰着手指“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有这么多心吗?他父亲说“当然有”,并继续说“当你悟到爸爸讲的道理时,爸爸或许已经不在人世了”。
随着事业的发展,他能够数出来的心,已经不是一双手能够容得下了,这时候他父亲真的不在了。细细品味这几个“心”,其实每一种“心”都不容易做到,有时这正是我们在人生之路上所扮演的角色和所遇到挫折时需要具备的态度和精神,甚至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的折射。这种种心叠加在一起,就是菩提心,凝聚着巨大的能量。
在具备坚毅品格的同时,曹德旺始终在坚持读书、坚持学习。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平台,始终都要坚持永不止步的学习和不断要求自己提升能力的追求。曹德旺先生初中没有毕业,文化程度不高,九岁上学,十四岁辍学开始放牛。可见学历并不是评判一个人本事大小的依据,但自学的能力可以见证一个人真正的水平。
那时候的新华字典,一本八角钱,是他割了一年多的马草攒下的。辞海一本三元多,是割了三年多的马草攒下的。他靠字典自学读书,认识一个一个的字,只要是印有字的纸片,他都会拿起来读。一直到现在,仍然喜欢看各种书籍,已经达到爱书如命的程度。他自学管理会计技术,用于分析控制成本。他认为做到产品高质量,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为此下车间调研,为了找到准确的数字,生产线上的每一道工序,他都蹲上十天左右,计算出成品率。为了企业的发展,他自修了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管理会计、财务成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金融学、统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学、质量管理等十几门mba的课程。为了让工厂的盈亏看的一清二楚,他自学了《聚焦法则》,把精力、资金、时间,集中在一个点上——汽车玻璃,并为之奋斗终生。四五十年中,他无论多忙,每天必抽两个小时读书看报。他的成功也是他将社会的“无字书”和纸上的“有字书”紧密结合的产物。
在我看来,永不止步的学习是曹德旺先生成功的关键,但在这背后蕴藏的是高度的自律。今天读几页书人人可以做到,当月读一本书也非常容易,但长期坚持学习,不同内容、不同领域、客服困难的学、想尽办法的学,就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了。试问自己?那天心血来潮想考证,买回来的书翻开了几页?那日志气满满要坚持学习,如今你的计划是否已搁置?不一定是学习这个领域,延伸出来看,任何事情,没有高度的自律都是难以成功的,比如:我们女孩子的减肥,比如事不过夜的追求,比如如何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曹德旺先生把玻璃事业做到了极致,同样,他的善良也发挥到了极致,对待企业经营一直信奉诚信经营,对待公司员工一直体现爱民如子,以善为本,深耕慈善事业,个人捐款就达几十亿元,在他的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了首善才是当下和未来时代的调性。
永不止步的学习、一生以善为本、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心若菩提》让我多次反思一些更本质的东西:人之为人,当怎样活。